一个月前妞妞又病了一场,高烧四天(最高温度39.7度,还是在吃了退烧药的情况下),第五天开始全身红疹子,指压后可消失,开始去walk-in clinic, 医生给了抗生素,妈妈觉得很奇怪,不放心,第二天执意要带妞妞去大学的附属儿童医院的ER看,诊断为玫瑰疹(其实妞妞在一岁的时候出过一次玫瑰疹),完全没有必要服用抗生素,立即停药。看来这里的医生良莠不齐,只有父母多用心了。
妞妞这个月开始尝试daycare了,目前看来情况很糟糕(第一天狠狠地哭了四个小时,一直哭喊着“找妈妈。。。妈妈,快来吧,妞妞要坐大车车回家家。。。妈妈别藏了,快出来吧”,这孩子性格够倔强的),妈妈躲在外面听,心都要碎了,也伤伤心心地跟着妞妞哭了四个小时,妈妈很久没有这样哭过了,以至于到了后来都哭累了,有点儿犯困。第二天可能加起来哭了一个多小时,第三天可能最多哭了一个小时,但是哭吐了,把早餐全吐了。三天里没有一天吃了lunch的,给饿坏了,中午也最多能睡一个小时,严重的睡眠不足(妞妞每天要睡13个小时,晚上10个小时,白天午觉睡三个小时)。吃不好,睡不好,拿什么来长身体,冬天又要来了,很容易生病(这不,妞妞才去,就生病了,running nose with greenish-yellow discharge, fever)。。。妈妈非常地struggle要不要以后到春天再送,但是这个daycare据说是非常好的,通常都要排两年的,又觉得机会难得,妈妈真是非常,非常地纠结。。。
当然上daycare也有好处,妞妞虽然中午饭都没吃,一直哭,但是我估计她一边哭一边在观察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吃饭的。因为回家后有一顿饭她居然自己拿勺子从碗里舀食物然后自己喂进嘴里就这样把一碗饭都给吃光了(估计确实是饿惨了。。。从来没见过她吃饭这么主动)。以前拉大便是最让妈妈头痛的了,每次起码折腾上半个小时。现在可好,要拉前告诉妈妈“拉粑粑”,然后自己扶着桌子使劲,几分钟的工夫,然后对妈妈说“换diaper",等妈妈走过来准备换了,小妞还会兴高采烈地说“来吧,小姑娘,来换diaper吧”(估计是幼儿园她的一个中国老师经常对她这么说)。
不过阴影也是有的。以前问妞妞“出不出去玩”她会问“跟谁玩”,如果妈妈说“跟小朋友玩”她就特别激动,高兴得很。现在完全变了,问她“妞妞出不出去玩?”她会迟疑,然后问“跟谁玩?”,如果妈妈说“跟小朋友玩”,她会说“不去”,或是“不去幼儿园,妞妞要跟爸爸妈妈玩”。看来在她的理解里是“跟小朋友玩”就意味着是去幼儿园。
也是为了帮助妞妞尽快适应daycare的生活,妈妈给妞妞恶补了三个礼拜的英文, 效果自然是不如她学中文那么好(因为平时妈妈基本是跟妞妞讲中文)。现在妞妞会说的有:pee pee, poo poo, sorry, thank you, you are welcome, please, okey, more, sleep, open, close, up, down, stop, go, slow, fast, big, little, happy, bear, pig, elephant, owl, zebra, ball, umbrella, wipers, hat, diaper, sandwich, apple, banana, pineapple, ice cream, cheese, yogurt, yellow, blue, red, purple, white, black,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I love you, round and round, clap your hands。能听懂但是还不会说的有:comb your hair, wash your face, wash your hands, brush your teeth, nod your head, tap your toes, peek-a-boo, stand up, sit down. 有一天自己一边玩一边唱ABC song, 居然能基本完整地唱出来,妈妈注意听了一下,中间漏了L, M, N, O, P, 但是居然把后面的now I know my ABCs, next time won't you sing with me唱全了。
妞妞最近特别爱问问题,最爱问的两大问题是“xxx是谁的呀”,“xxx是谁给买的呀”。真的是不论看到什么东西,都会问“xxx是谁的呀”,早晨起来就指着枕头问:“这是谁的呀”,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见什么问什么,妈妈的口水都被说干了都还得耐着性子一一回答,最后连妈妈都不放过“妈妈是谁的妈妈呀”,回答“妈妈是妞妞的妈妈”,刚想松口气,问题又来了“妞妞是谁的妞妞呀”,回答“妞妞是妈妈的妞妞”。。。这不是存心在考妈妈反应,训练妈妈说绕口令吗。虽然是绕了点儿,但起码还有得回答,就连诸如“月亮星星是谁的呀”这类 “高难度”的问题妈妈也能灵机一动用“是大自然的啊,他们都是上帝创造的”把妞妞给镇住,听没听懂那是后话。妞妞的第二大问题可是难倒妈妈了。见什么问什么,最后把她的小手举起来问妈妈“手手是谁给买的呀?”,妈妈老老实实地回答“妞妞的手手是在妈妈的肚子里面自己长出来的,不是买的。。。”,这个问题还没说明白呢,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妞妞是谁给买的呀”,妈妈彻底晕倒。
妞妞在其他方面的进步还有:1。会识别红,黄,兰,绿,紫,粉,棕,橙,白,黑十种颜色;2。见东西爱数数,自己从1数到10,但是对数字概念真正理解的仅限于2和3 (也就是自己能把两个或三个物品数出来),从11到20还不太会数;3。喜欢画画,实际上是拿着蜡笔在纸上乱涂,会要求妈妈帮她画她想要的东西;4。跟着妈妈可以读出26个字母,但好像自己能按照妈妈发音在一堆字母里找出相应的字母不多,能主动认出的字母只有A, M, I, O, P, Q, T, W, Y。还有个奇怪的现象是,有时候妈妈拿出一个字母让妞妞认,她不愿意发出字母本身的音,而是读出一个以这个字母为首或为尾的单词,比如拿出U, 她会说Umbrella, 而死活不肯说U,K她说King, X她说Box, E她说Elephant...5。爱看书,爱听妈妈看书讲故事,自己对经常看的书可以从每页的图画中讲出她注意到的东西,以及画面里的人物在干什么,爱表达;现在最爱吵着妈妈讲的故事有《丑小鸭的故事》,还有就是妈妈自己编的《两个和尚下山找老虎》的故事; 6。喜欢随着音乐跳舞,晃悠,最喜欢听土耳其进行曲的钢琴演奏,还尤其喜欢youtube里周杰伦和李云迪合奏的版本,可以一口气反复听8-9遍不厌烦。妈妈在社区中心给妞妞报了个music class, 是给小朋友介绍尝试各种乐器的,看样子妞妞还挺喜欢,但是因为要开始上daycare了不得不withdraw;7。已经开始和她的玩具熊和米老鼠玩过家家了,会一人分饰两角,会代替熊熊或米老鼠跟自己对话,经常看到的情景是妞妞一个人玩的时候小嘴也没歇着,一直都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
妞妞比较弱的项目是:1。对形状和大小不是很敏感,所以玩puzzle的那种玩具就比同龄的孩子差一些。到目前为止只会识别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菱形,十字形和星形,会玩层层圈,但是对于那种逐步堆高十个从大到小的桶的游戏就不能独立完成;2。爱玩水,比如用小勺或桶舀水玩儿,但是怕游泳,感觉她是非常害怕。去了一节游泳课,几乎是从头哭到尾,最后实在是怕影响其他的小朋友上课,爸爸妈妈只好灰溜溜地抱着妞妞撤退了;3。仍然不愿意尝试独立行走。4,爱出门散步,跑步,但是不爱玩那些需要爬高冒险,需要肢体协调性很强的游玩项目。
还有一件趣事,可见小孩子是多么地单纯。妞妞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睡觉前要吃左手的大拇指。妈妈试图帮她改过来,但是每次都失败因为不忍心用抹黄连或是辣椒这种比较狠的方法。最近妞妞迷上了钢琴,经常是一边听土耳其进行曲钢琴演奏,一边自己两只手在桌子上敲,妈妈问“妞妞以后想不想弹钢琴呀”,每次回答都是非常地肯定。前几天妈妈突然发现由于妞妞把手指吃得太狠,她的左手大拇指变得非常干燥粗糙。妈妈很生气,对妞妞说“妞妞如果再吃手指,把手指吃变形了,以后就不能弹钢琴了!”,反复说了三四遍,妞妞应该是听懂了,居然连着两天晚上没有吃手指入睡的。可见妞妞对钢琴的“热爱”,每次她试图把手指放进嘴里,妈妈就说“妞妞要是想要弹钢琴就不能吃手指了”,她再困,也会把手拿出来。妈妈一阵窃喜。结果好景不长,第三天晚上,妞妞困极了,又把手指放进嘴里,妈妈立马拿出杀手锏,说“妞妞把手指吃坏了就不能弹钢琴了”,妞妞很不情愿地拿出来了,过了5分钟,妞妞还没睡,但是看得出她困极了,突然,妞妞对妈妈说“不弹钢琴了!”。。。妈妈问“是不是想吃手指了?”,妞妞点头说“是!”,然后迫不及待地把拇指放进嘴里,不到一分钟就呼呼睡着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妈妈给妞妞报了个Waldorf Education的班,每周一次(即使妞妞开始上daycare了妈妈也不太愿意停掉,因为妈妈很想通过这个program了解Waldorf的教育理念)。他们给小朋友提供很多玩具,而独特之处是这些玩具都是natural的,大多都是木制的,也有用fabric做的。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全面的,可供小孩子玩耍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触摸到各种不同的texture, 然后让孩子free play, 大人无需过多的干预,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在家里也鼓励小孩跟着大人做家务事,即使他们很小,只要他们有兴趣跟着模仿,就尽量提供机会给他们, 哪怕一开始他们会弄得很糟糕,比如洗碗,扫地,擦桌子擦地,甚至gardening,手工之类的。所以一个半小时的课,先是在户外唱歌(天气好的时候老师会光脚站在草地上,感觉老师很愿意小朋友亲近大自然),然后进到室内唱歌,他们唱的歌跟EYC唱的不同,是一些诗歌类型的。接下来就是free play, 家长在一旁的桌边做手工,聊天,如果小孩子需要陪伴,家长可以拿着手工一边陪一边做,目的是小孩子能从观察大人做什么中学习。之后是大家坐下来吃snack (每个家庭带来一只水果),鼓励孩子自己收拾杯盘将它们放入水池中。最后唱歌,结束。老师也会给家长推荐一些文章和好书,通过这些书家长可以了解Waldorf的教育理念,以及这些理念的根源。以后有机会妈妈还想去了解一下Montessori Education的教育理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