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多长一个月,就多一份跟大人的互动,就带给我们更多一些的快乐,但是也给妈妈增加了多一些的烦恼。要带好宝宝,不娇惯她,让她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很阳光的性格,真的是对父母的一种挑战,是需要很多耐心,爱心和智慧的。
所谓人长,脾气也长,更何况像妞妞这样头上长着两个人旋儿的小家伙,拧着呢!有一次,妈妈和奶奶带妞妞去mall里转悠,本来是想让她多走动走动,social一下,结果人家倒好,想要模仿大人推自己的stroller,而且还要握着把手推. 可是她那么小一点儿,怎么推呀?还是奶奶迁就妞妞,抱着妞妞,让她双手握着stroller的把手,然后妈妈在前面拉stroller, 十二分地满足了妞妞的新鲜感。问题是,奶奶年纪大了,抱不动妞妞了,妈妈因为上班太忙太累最近腰很疼,也抱不动小家伙了,于是乎我们就准备把妞妞放下来让她自己走。这下可好,妞妞不肯,还想推,就使劲闹,妈妈跟妞妞说下次再推,显然她没理妈妈这茬,开始大哭,大叫,引来mall里许多人惊愕的目光。妈妈哪见过这阵式,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于是打算采取冷处理,不理她了,让她哭,然后赶紧上车回家。妞妞最后在车里哭着睡着了,还挺委屈。这是妈妈第一次看见妞妞这样。这件事让妈妈开始反思自己带妞妞的方式,是不是平时太迁就,娇惯她了。在生妞妞之前,妈妈还曾对自己说千万不能太溺爱孩子,不想让她养成任性骄纵的性格。事实证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是很难,难就难在,在事事上都坚持,在琐碎的小事上也坚持,在她撒娇很委屈地哭的时候坚持,在宝宝生病心疼她的时候还是坚持。这真的需要妈妈内心无比地强大,而且要很有智慧。
妞妞还是一如既往地语言发育强过大动作发育。其实妞妞牵着大人的手已经能走得很好了,而且很喜欢走路。但是有一点很阻挠她放开大人的手独自迈步,不是其它的,是她的胆怯。有些性格里的特质是与生俱来的。据妈妈的观察,妞妞属于比较胆小,害羞的宝宝,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所以有很多新鲜的事物,她很好奇,但是不敢轻易尝试。妈妈对这个问题一直比较纠结,不知道是应该aggressive一些,多创造机会多鼓励她勇敢地尝试呢,还是选择顺其自然,不过多地push她,等她长大些慢慢地过渡。妈妈常常自我安慰地想,每个孩子的发育都不一样,有快有慢,等她ready了,自然水到渠成,着急也没有用。
现在爸爸每天晚上打电话问妞妞今天学什么新词儿没有啊,常常妈妈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暗想,这一天怎么过得这么快呢,都忘了教妞妞新东西。但是一写博客,掰手指一算,其实这个月妞妞还是学会了一些新词,爷爷,奶奶叫得很好了,还会说owl baby, apple, happy, bear, uncle, auntie, 婆婆,哥哥,弟弟,猪猪,狗狗,喵喵(猫猫),牛牛,马马,羊羊,(青)蛙蛙,鸭鸭,兔兔,碗碗,灯灯,窗窗,球球, 呆呆(diaper),葡萄,八,五,一。冰冰会说成杯杯,banana 会说成monia monia.
最近妞妞开始会指鼻子,嘴巴,耳朵,肚肚,头,心。妈妈说眼睛或闭眼睛的时候,知道使劲地闭眼睛,说妞妞的小臭脚丫子和手手的时候知道把脚板和手举起来晃一晃。也学会一些新动作,比如说祷告,发芽了,妞妞今年几岁了(遗憾的是每次都用手比个二),peek-a-poo,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跺跺脚。飞吻也比以前做得好多了。自从一岁生日那天给妞妞唱了生日歌(中英文的)以后,每次她的电动小猪猪响起生日歌的音乐时,会朝妈妈说happy。进门前知道用小拳头去敲门,然后张开手去把门推开。
妞妞仍然喜欢妈妈念儿歌和唐诗,其中还有自己特别喜欢的,比如会指着《我有一个家》叫爸爸妈妈,会指着《小星星》比EYC老师唱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的动作,一翻到《大螃蟹》那一页妈妈问螃蟹有几只脚啊,妞妞就会用手比个“八”,因为里面有句话是“八只脚,尖又尖,两把钳子手里拿”。最近爱听的歌有《发芽了》,《眼睛每天看圣经》,《眼光》。有时高兴了会跟着音乐比动作和扭动身体。
妞妞有很多可爱之处,让妈妈觉得她特别的sweet。比如说,只要是她喜欢的玩具或东西或人,她都会头一歪,把东西往自己脸上贴,表示友好。 有时让妞妞自己拿桌上或碗里的东西吃,她会把第一个拿起来的喂给奶奶,妈妈或爷爷吃,也常常会自己吃一个,喂给大人吃一个,有时也会自己咬一口,把剩下的喂给大人吃,更有甚者,还不忘了她的好朋友熊熊,米老鼠,猴猴和兔兔,甚至是唐诗卡片上的哥哥姐姐们。。。